一、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癥?
阿爾茨海默癥又名老年癡呆,是導致中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疾病之一,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,它的特點是對之前的事記得清楚,而對近期發生的事情容易遺忘。在疾病初期,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。隨著疾病的發展,有的逐漸喪失日常生活能力,包括認人、認家、用火、用電能力等;有的表現為智能下降,比如原來是個數學老師,現在簡單的加減都算不出等。疾病后期,有的患者會出現幻覺、情緒障礙以及攻擊行為等。就是“很多人認為老年人‘變呆’是正常情況,無藥可救,也不必醫治,而患者本人很可能在初期會逃避、忽視這個問題,最終變得越來越糟糕。”
二、阿爾茨海默癥臨床表現:
幾分鐘和幾個小時前發生的事情馬上忘記;同一件事情反復的說和聽;忘記物品存放的地方次數增多,總是在找東西;忘記約定;熟悉的東西和人名字不記得了;同樣的東西會重復購買;不記得日期和星期幾;熟悉的路上會迷路;弄不清事情的前后關系;無法辦理各種手續和存取款;對事物不能理解和說明;電視節目的內容無法理解;駕駛等失誤變多;工作、家務與興趣的計劃都變得很糟糕,耗時延長;烹飪調味不當;不能清潔、打掃和洗衣物;不在意儀表;不能選擇符合季節的服裝;吃飯時掉東西增多;忘記洗臉和洗澡的方法;二便失控等。
三、阿爾茲海默癥造成的社會問題
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,我國人均壽命明顯延長,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,阿爾茲海默癥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見的綜合征之一。
早期診斷阿爾茲海默癥益處多多,不僅癡呆和其他慢性病患者的看護條件將得到顯著的改觀,還可能會間接降低醫療支出。
研究發現,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減退,65歲以上的癡呆患者的住院時間是正常同齡人的3倍,醫療花費更多,因暈厥、摔傷和感染而入院的情況也顯著多于其他慢性病患者。
這些都反映這類病人對醫囑的遵守程度和自我照料能力、以及與看護人和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的低下。
四、早期積極干預很重要
阿爾茲海默癥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手段或逆轉疾病進展的治療藥物,患者的醫療和看護已經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一大負擔,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,所以早期診斷,積極干預顯得尤為重要。
如果能早點發現,趁著意識狀態不錯,思維還比較清晰的時候,患者可以盡早的安排好贍養、財產分配等事,滿足老人晚年的愿望,并可以更好的配合看護、治療。
對家庭成員而言,特別是最初看護人,早期診斷能讓他們提前學習有關癥狀如遺忘、行為改變的處理,以便給予患者更好的照料,盡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。